[夏天的電車]
家父是一個很慳儉的人.還記得多年以前,當我還是中學六年班生,我拿了一個全港好學生比賽獎項,從北角家裡去銅鑼灣的酒店領獎,出門口己經知道會遲到,我心裡希望父親可以讓我們一家幾口坐的士趕去會場,但最後他堅持要我們坐電車,我還記得母親當年是穿「皮草」赴會(愛護動物朋友請原諒),可見活動之隆重,而當然,最後我們遲到了,可幸是踏進會場,還是來得及拿自己的獎.對於家父當年頑強堅持我們要一家坐電車這個決定,幾十年百思不得其解.
時光飛逝,我從香港搬到加拿大,再搬回新界又再搬回九龍,想不到,最懷念香港島的一樣東西,竟然是童年讓我覺得家境有點「匱乏」的電車.
今日傍晚在繁忙時間從銅鑼灣回家,我選了坐上電車,擠了好幾個站之後,我找到一個靠窗的坐位,就這樣,靠着夕陽的微光,黃昏的氣溫雖然暖但不太熱,我可以慢慢地讀書,搖到中環,再轉東涌線回西九龍,避過荃灣線在七點的地鐵人潮.
在電車剛坐下,我就嗅到一種強烈的汗味.汗味分很多種,這種是今天的天氣才能蘊釀得到的:是一種衣物因為下雨濕了又乾了,再夾雜了汗味才有的,一種又酸又膩的氣味.我嘗試尋找氣味源頭.我旁邊的女子穿着整潔,看來應該不是她,對面的男男女女也是衣物企理,也應該不是他們.幸好,那氣味時有時無,也不算很濃烈,還可以忍受.不像昨天,我坐地鐵旁邊的男人的臭腳味,持續把我熏得作嘔,坐足十幾個地鐵站,我沒法抵受,唯有用手掩鼻.
電車搖搖晃晃的,從黃昏的六時半搖到七時,而夕陽的餘暉像一盞慢慢調暗的閱讀燈,讓我快速閱讀完了一百頁的書,滿足地準備下車.
我的位置是在電車車尾,那兩邊打對面的三人坐位上.下車之前,我緩緩地從車尾走到車頭,當時電車仍在行駛,這十秒的腳程讓我恍然大悟:原來剛才我嗅到的氣味,是從車內不同人的身上飄送而來,因為電車打開了窗向前駛,自然風產生的氣流會向後傳,而當我一步一步從車尾緩步到車前,我聞到不同層次的「汗味」,有些是酸的,有些是膩的,有些是薄的,有些是厚的,有些刺鼻,有些淡淡的,原來全架車每一排的乘客(我也很可能是其中一個汗包),身上都傳送着不同的汗氣......混和成為一種夏天的交響曲,或真夏的一道雞尾酒,隨風飄送到最後我那個座位上.
這程二元三角的車程,讓我可以一次過嗅到香港人勞動過後的味道,簡直超值.
有人說,男人三十歲以上還坐公共交通工具是一種失敗;也有人說,有了孩子就要買輛車;但我卻感激家父,從小就教育我們要坐公共交通工具,體味普羅市民的生活滋味.